心靈卜手章真言作品
修道即修真,
真乃純真不假之意。
人誰無真心?一轉便非了。
人誰無真意?一雜便忘了。
人誰無真情?一偏便差了。
初心為真,變幻即為假心。
始意為真,計較即為假意。
至情為真,乖張即為假情。
由真心而有真意,由真意而有真情。
嘗見修道之士,
動則私念疊起,念之私即心不真處;
靜則慾念相循,唸有欲即心不真處。
私欲不絕,就會全無真意,或半真半假。
修真者,需修去~心外之心,意外之意,情外之情,
當於舉念發言時,提起天良,放下人心,
不許疑二其心,混雜其意,
這才是真心真意真情,一毫不假,是為真道。
呂祖金丹詞
漁父詞一十八首
【入定】、【初九】、【玄用】、【神效】、
【沐浴】、【延壽】、【瑞鼎】、【活得】、
【燦爛】、【鍊質】、【神異】、【知路】、【朝帝】、
【方契理】、【自無憂】、【作甚物】、【疾瞥地】、【常自在】
【其一 入定】
閉目藏真神思凝,杳冥中裏見吾宗。
無邊半、迥朦朧,玄景觀來覺盡空。
【其二 初九】
大道從來屬自然,空堂寂坐守機關。
三用寶、鎮長存,赤帝分明坐廣寒。
【其三 玄用】
日月交加曉夜奔,崑崙頂上定乾坤。
真鏡裏、實堪論,靉靉紅霞曉寂門。
【其四 神效】
恍惚擒來得自然,偷他造化在其間。
神鼎內、火烹煎,盡歷陰陽結成丹。
【其五 沐浴】
卯酉門中作用時,赤龍時蘸玉清池。
雲薄薄、雨微微,看取妖容露雪肌。
【其六 延壽】
子午常飧日月精,玄關門戶啟還扃。
長如此、過平生,且把陰陽仔細烹。
【其七 瑞鼎】
會合都從戊己家,金鈆水汞莫須誇。
只此物、結丹砂,反覆陰陽色轉華。
【其八 活得】
位立三才屬五行,陰陽合處便相生。
龍飛踴、虎猙獰,吐箇神珠各戰爭。
【其九 燦爛】
四象分明八卦周,乾坤男女論綢繆。
交會處、更嬌羞,轉覺情深玉體柔。
【其十 鍊質】
運本還元于此尋,周流金鼎虎龍吟。
身不老、俗難侵,貌返童顏骨變金。
【其十一 神異】
還返初成立變童,瑞蓮開處色輝紅。
金鼎內、迥朦朧,換骨添筋處處通。
【其十二 知路】
那箇仙經述此方,參同大易顯陰陽。
須窮取、莫顛狂,會者名高道自昌。
【其十三 朝帝】
九轉功成盡數乾,開爐撥鼎見金丹。
飱餌了、別塵寰,足躡青雲突上天。
【其十四 方契理】
舉世人生何所依,不求自己更求誰。
絕嗜慾、斷貪癡,莫把神明暗裏欺。
【其十五 自無憂】
學道初從此處脩,斷除貪愛別嬌柔。
長守靜、處深幽,服氣飱霞飽即休。
【其十六 作甚物】
貪貴貪榮逐利名,追遊醉後戀懽情。
年不永、代君驚,一報身終那裏生。
【其十七 疾瞥地】
萬劫千生得個人,須知先世種何因。
速覺悟、出迷津,莫使輪迴受苦辛。
【其十八 常自在】
閉目尋真真自歸,玄珠一顆出輝輝。
終日翫、莫拋離,免使閻王遣使追。
漢終唐國飄蓬客,所以敲爻不可測。
縱橫逆順沒遮欄,靜則無為動是色。
也飲酒,也食肉,守定胭花斷淫欲。
行歌唱詠胭粉詞,持戒酒肉常充腹。
色是藥,酒是祿,酒色之中無拘束。
只因花酒誤長生,飲酒帶花神鬼哭。
不破戒,不犯淫,破戒真如性即沈。
犯淫壞失長生寶,得者須由道力人。
道力人,真散漢,酒是良朋花是伴。
花街柳巷覓真人,真人只在花街玩。
摘花戴飲長生酒,景裡無為道自昌。
一任群迷多笑怪,仙花仙酒是仙鄉。
到此鄉,非常客,姹女嬰兒生喜樂。
洞中常採四時花,時花結就長生藥。
長生藥,採花心,花蕊層層艷麗春。
時人不達花中理,一訣天機直萬金。
謝天地,感虛空,得遇仙師是祖宗。
附耳低言玄妙旨,提上蓬萊第一峰。
第一峰,是仙物,惟產金花生恍惚。
口口相傳不記文,須得靈根骨髓堅。
堅骨髓,煉靈根,片片桃花洞裡春。
七七白虎雙雙養,八八青龍總一斤。
真父母,送元宮,木母金公性本溫。
十二宮中蟾魄現,時時地魄降天魂。
鉛初就,汞初生,玉爐金鼎未經烹。
一夫一婦同天地,一男一女合乾坤。
庚要生,甲要生,生甲生庚道始萌。
拔取天根並地髓,白雪黃芽自長成。
鉛亦生,汞亦生,生汞生鉛一處烹。
烹煉不是精和液,天地乾坤日月精。
黃婆匹配得團圓,時刻無差口付傳。
八卦三元全藉汞,五行四象豈離鉛。
鉛生汞,汞生鉛,奪得乾坤造化權。
杳杳冥冥生恍惚,恍恍惚惚結成團。
性須空,意要專,莫遣猿猴取次攀。
花露初開切忌觸,鎖居上釜勿抽添。
玉爐中,文火爍,十二時中惟守一。
此時黃道會陰陽,三性元宮無漏洩。
氣若行,真火煉,莫使玄珠離寶殿。
加添火候切防危,初九潛龍不可煉。
消息火,刀圭變,大地黃芽都長遍。
五行數內一陽生,二十四氣排珠宴。
火足數,藥方成,便有龍吟虎嘯聲。
三鉛只得一鉛就,金果仙芽未現形。
再安爐,重立鼎,跨虎乘龍離凡境。
日精才現月華凝,二八相交在壬丙。
龍汞結,虎鉛成,咫尺蓬萊只一程。
坤鉛乾汞金丹祖,龍鉛虎汞最通靈。
達此理,道方成,三萬神龍護水晶。
守時定日明符刻,專心惟在意虔誠。
黑鉛過,採清真,一陣交鋒定太平。
三車搬運珍珠寶,送歸寶藏自通靈。
天神佑,地祇迎,混合乾坤日月精。
虎嘯一聲龍出窟,鸞飛鳳舞出金城。
硃砂配,水銀停,一派紅霞列太清。
鉛池迸出金光現,汞火流珠入帝京。
龍虎媾,外持盈,走聖飛靈在寶瓶。
一時辰內金丹就,上朝金闕紫雲生。
仙桃熟。摘取餌,萬化來朝天地喜。
齋戒等候一陽生,便進週天參同理。
參同理,煉金丹,水火薰蒸透百關。
養胎十月神丹結,男子懷胎豈等閒。
內丹成,外丹就,內外相接和諧偶。
結成一塊紫金丸,變化飛騰天地久。
丹入腹,非尋常,陰陽剝盡化純陽。
飛升羽化三清客,各遂功成達上蒼。
三清客,駕瓊輿,跨鳳騰霄入太虛。
似此逍遙多快樂,遨遊三界最清奇。
太虛之上修真士,朗朗圓成一物無。
一物無,唯顯道,五方透出真人貌。
仙童仙女彩雲迎,五明宮內傳真誥。
傳真誥,話幽情,只是真鉛煉汞精。
聲聞緣覺冰消散,外道修羅縮項驚。
點枯骨,立成形,信道天梯似掌平。
九祖先靈得超脫,誰羨繁華貴與榮。
尋烈士,覓賢才,同安爐鼎化凡胎。
若是慳財並惜寶,千萬神仙不肯來。
修真士,不妄說,妄說一句天公折。
萬劫塵沙道不成,七竅眼睛皆迸血。
貧窮子,發誓切,待把凡流盡提接。
同越蓬萊仙會中,凡景煎熬無了歇。
塵世短,更思量,洞裡乾坤日月長。
堅志苦心三二載,百千萬劫壽彌疆。
達聖道,顯真常,虎兕刀兵更不傷。
水火蛟龍無損害,拍手天宮笑一場。
這些功,真奇妙,分付與人誰肯要。
愚徒死戀色和財,所以神仙不肯召。
真至道,不擇人,豈論高低富與貧。
且饒帝子共王孫,須去繁華銼銳分。
嗔不除,憨不改,墮入輪迴生死海。
堆金積玉滿山川,神仙冷笑應不採。
名非貴,道極尊,聖聖賢賢顯子孫。
腰間跨玉騎驕馬,瞥見如同隙裡塵。
隙裡塵,石中火,何在留心為久計。
苦苦煎熬喚不回,奪利爭名如鼎沸。
如鼎沸,永沈淪,失道迷真業所根。
有人平卻心頭棘,便把天機說與君。
命要傳,性要悟,入聖超凡由汝做。
三清路上少人行,畜類門前爭入去。
報賢良,休慕顧,性命機關須守護。
若還缺一不芳菲,執著波查應失路。
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
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
達命宗,迷祖性,恰似鑑容無寶鏡。
壽同天地一愚夫,權物家財無主柄。
性命雙修玄又玄,海底洪波駕法船。
生擒活捉蛟龍首,始知匠手不虛傳。
踏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
紅顏三春樹,流水一擲梭。
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
朝騎鸞鳳到碧落,暮見桑田生白波。
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
世事何悠悠,貪心未肯休。
聽盡天地名,何時得歇頭?
四時凋變易,八節急如流。
為報大宅主,雲地騎白牛。
騮馬珊瑚鞭,驅馳蕩蕩道。
自憐美少年,不信有衰老。
白髮應會生,紅顏豈長保。
但看見邱山,介是蓬萊島。
我見世間人,生而還復死。
昨朝猶二八,壯氣胸襟土。
如今七十過,困苦形憔悴。
恰似春回花,朝開暮落矣。
時人想雲路,雲路杳無蹤。
高山多險峻,澗澗有真龍。
碧草前兼後,白雲西復東。
欲知雲路近,雲路在虛空。
鐵筆大縱橫,身材極魁梧。
生為有膽身,死作無名鬼。
自古如此多,君今爭奈何?
可來白雲裏,教你紫芝歌。
垂柳暗如煙,飛花飄似雪。
夫居離婦州,婦在思夫縣。
各在天一涯,何時復相見?
寄語明月樓,莫棲觀飛燕。
東家一老婆,富來三五年。
昔日貧于我,今笑我無錢。
渠笑我在後,戲笑渠在前。
相笑倘不止,東邊復西邊。
我今有一襦,非羅復非綺。
借問作何色?不紅亦不紫。
夏天將作衫,冬天將作被,
冬夏遞互用,長年只如是。
白鶴那肯化,千里作一息。
欲往蓬萊山,將此無糧食。
未達毛羽落,離群心慘惻。
卻歸舊來巢,妻子不相識。
浩浩黃河水,東流長不息。
悠悠不見清,人人壽有極。
我欲乘白雲,曷由我生翼。
唯當少壯時,行住須努力。
本志慕道倫,道倫常護親。
時逢桃源客,每接話神賓。
談玄明月夜,窮理日臨晨。
萬機但泯跡,方識本來人。
高高山頂上,四頓極無極。
獨坐無人知,孤月寒照泉。
泉中且無月,月自在青天。
吟此一曲歌,歌中本是仙。
(一)
十歲孩童正好修,元陽不漏可全周。
金丹一粒真玄妙,身心清凈步瀛洲。
二十以上配婚嫁,男歡女愛養兒娃。
只怕金鼎走丹砂,撞倒玲瓏七寶塔。
三十以上萬事纏,卻似蠶兒繭內眠。
渾身上下絲纏定,不鋪蘆席不鋪氈。
四十年來男女多,精神耗散損中和。
思量若是從前苦,急急修來遲不多。
五十以上老來休,少年不肯早回頭。
直待元陽都耗散,恰似芝麻烤盡油。
六十以上老幹巴,孫男孫女眼前花。
那怕個個活一百,皂角揉殘一把渣。
七十以上頃刻慌,兒孫似虎我似羊。
若有喜來同歡喜,若有憂愁獨自當。
一個老兒七十七,再過四年八十一。
耳聾眼瞎沒人扶,苦在人間有何益?
(二)
下一局不死棋,談一回長生計。
食一丸不老丹,養一身真元氣。
聽一會野猿啼,悟一本參同契。
飲一杯醍醐酒,煉一軀純陽體。
騰雲遊五湖溪,誰識得神仙趣?
得清閒是便宜,脫苦海逍遙飛。
嘆七十古來稀,笑浮名在哪裡?
保性命脫輪迴,金丹藥最靈奇。
人生光陰能有幾?勸君快把火坑離。
每日價勞勞碌碌,沒來由爭名奪利。
元陽一旦都虛費,直待無常心方已。
總不如趁早修行,怎不悟修行第一?
雲遊難,雲遊難,萬里水煙四海寬。
說著這般滋味苦,教人怎不鼻頭酸。
初別家山辭骨肉,腰下有錢三百足。
思量尋師訪道難,今夜不知何處宿。
不覺行行三兩程,人言此地是漳城。
身上衣裳典賣盡,路上何曾見一人。
初到江村宿孤館,鳥啼花落千林晚。
明朝早膳又起行,只有隨身一柄傘。
漸漸來來興化軍,風雨蕭蕭欲送春。
惟有一身赤骨架,囊中尚有三兩文。
行得艱辛腳無力,滿身瘙癢都生虱。
茫然到此赤條條,埋名隱姓有誰知。
思欲歸鄉歸不得,爭奈旬餘守肚饑。
來到羅源興福寺,遂乃捐身作僕兒。
初作僕時未半月,復與僧主時作別。
火雲飛上支提峰,路上石頭如火熱。
炎炎畏日正燒空,不堪赤腳走途中。
一身赤裸流出水,豈曾有扇可搖風。
且喜過除三伏暑,蹤跡於今復劍浦。
真個徹骨入髓貧,黃昏四顧淚珠流。
荒郊一夜梧桐雨,無笠無蓑愁不愁。
偎傍茅簷待天曉,村翁不許住簷頭。
聞說建寧人好善,特來此地求衣飯。
耳邊且聞慚愧聲,阿誰可具慈悲眼。
憶著從前富貴時,低頭看鼻皺雙眉。
家家門首空舒手,那有一人憐乞兒。
福建出來到龍虎,上清宮中謁宮主。
未相識前求卦搭,知堂嫌我身繿縷。
恰似先來到武夷,黃冠道士叱駡時。
些兒餿飯冷熟水,道我孤寒玷辱伊。
江之東西湖南北,浙之左右接西蜀。
廣閩淮海數萬里,千山萬水空碌碌。
雲遊不覺已多年。道友笑我何風顛。
舊遊經復再去來。大事忽忽莫怨天。
我生果有神仙分,前程有人可師問。
於今歷練已顢頇,胸中不著一點悶。
記得兵火起淮西,淒涼數裡皆橫屍。
幸而天賜我生活,受此饑渴不堪悲。
記得武林天大雪,衣衫破碎風刮骨。
何況身中精氣全,猶自凍得皮迸血。
又思古廟風雨時,香爐無火紙錢飛。
神號鬼哭天慘慘,露冷雲寒猿夜啼。
又思草裡臥嚴霜,月照蒼苔落葉黃。
未得些兒真受用,如何禁得不淒涼。
偶然一日天開眼,陳泥丸公知我懶。
癸酉中秋野外晴,獨坐松陰說長短。
原來家裡有真金,前日辛勤枉用心。
即得長生留命訣,結茆靜坐白雲深。
煉就金丹亦容易,或在山中或在市。
等閒作此雲遊歌,恐人不識雲遊意。
嘗記得洞庭一夜雨,無蓑無笠處。
偎傍茅簷待天明,村翁不許簷頭住。
又記得武林七日雪,衣衫破又裂。
不識白玉蟾,教他凍得皮迸血,只是寒徹骨。
又記得江東夏熱時,路上石頭如火熱,教我何處歇。
無扇可搖風,赤腳走不輟。
又記得青城秋月夜,獨自松陰下。
步虛一闋罷,口與心說話。
寒煙漠漠萬籟靜,彼時到山方撮乍。
又記得瀟湘些小風,吹轉華胥夢。
銜山日正紅,一聲老鴉鳴。
鴉鳴過耳尋無蹤,這些子歡喜消息與誰通。
又記得淮西兵馬起,枯骨排數裡。
欲餐又無糧,欲喝又無水。
又記得一年到村落,瘟疫正作惡。
人來請符水,無處堪摸索。
神將也顯靈,亂把鬼神捉。
又記得北邙山下行,古墓秋草生。
紙錢雨未幹,白楊風瀟瀟。
荒台月盈盈,一夜鬼神哭不止,賴得度人一卷經。
又記得通衢展手處,千家說慚愧,萬家說調數。
倚門眼看鼻,頻頻道且過。
滿面著盡笑,喝罵叫吾去。
又記得入堂求卦搭,嫌我太藍縷。
值堂與單位,知客言不合。
未得兩日間,街頭行得匝。
復入悲田院,乞兒相混雜。
又記得幾年霜天臥荒草,幾夜月明自絕倒。
幾日淋漓雨,古廟之中獨自坐。
受盡寒,忍盡饑。
未見些子禪,未見些子道。
賢哉翠虛翁,一見便憐我。
說一句,痛處真便住,
教我行持片晌間,骨毛寒。
心花結成一粒紅,渠言只此是金丹。
萬卷經,總是閑。
道人千萬個,豈識真常道。
這些無蹺蹊,不用暗旗號。
也是難,八十老翁咬鐵盤。
也是易,一下新竹刀又利。
說與君雲遊,今幾春?
蓬頭赤骨架,那肯教人識。
01~
無根樹,花正幽,貪戀紅塵誰肯修,浮生事,苦海舟,蕩去飄來不自由,
無邊無岸難泊繫,長在魚龍險處游,肯回首,是岸頭,莫待風波壞了舟。
02~
無根樹,花正微,樹老將新接嫩枝,桃寄柳,桑接皋,傳與修真作樣兒,
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來有藥醫,訪明師,問方兒,下手速修猶太遲。
03~
無根樹,花正青,花酒神仙古到今,煙花寨,酒肉林,不犯葷腥不犯淫,
犯淫喪失長生寶,酒肉穿腸道在心,打開門,說與君,無酒無花道不成。
04~
無根樹,花正孤,借問陰陽得類無,雌雞卵,難抱雛,背了陰陽造化爐,
女子無夫為怨女,男子無妻是曠夫,嘆迷徒,太糢糊,靜坐孤修氣轉枯。
05~
無根樹,花正偏,離了陰陽道不全,金隔木,汞隔鉛,陽寡陰孤各一邊,
世上陰陽男配女,子子孫孫代代傳,順為凡,逆為仙,只在中間顛倒顛。
06~
無根樹,花正新,產在坤方坤是人,摘花戴,採花心,花蕊層層艷麗春,
時人不達花中理,一訣天機值萬金,借花名,作花身,句句敲爻說得真。
07~
無根樹,花正繁,美貌嬌容似粉團,防猿馬,劣更頑,掛起娘生鐵面顏,
提出青龍真寶劍,摘盡墻頭朵朵鮮,趁風帆,滿戴還,怎肯空行到寶山。
08~
無根樹,花正飛,卸了重開有定期,鉛花現,癸盡時,依舊西園花滿枝,
對月纔經收拾去,又向朝陽補衲衣,這玄微,世罕知,須共神仙仔細推。
09~
無根樹,花正開,偃月爐中摘下來,延年壽,減病災,好給良朋備法財,
從茲可成天上寶,一任辟迷笑我獃,勸賢才,休賣乖,不遇明師莫強猜。
10~
無根樹,花正圓,結果收成滋味全,姑朱橘,似彈丸,護守隄防莫放閒,
學些草木收頭法,復命歸根返本元,選靈地,結道庵,會合先天了大還。
11~
無根樹,花正亨,說到無根卻有根,三才竅,二五精,天地交時萬物生,
日月交時寒暑順,男女交時妊始成,甚分明,說與君,只恐相逢認不真。
12~
無根樹,花正佳,對景忘情玩月華,金精旺,耀眼花,莫在園中錯揀瓜,
五金八石皆為假,萬草千方總是差,金蝦蟆,玉老鴉,認得真鉛是作家。
13~
無根樹,花正多,遍地開時隔愛河,難攀折,怎奈何,步步行行龍虎窩,
採得黃花歸洞去,紫府題名永不磨,笑呵呵,白雲阿,准備天梯上大羅。
14~
無根樹,花正香,鉛鼎溫溫現寶光,金橋上,望曲江,月裡分明見太陽,
吞服烏肝並兔髓,換盡塵埃舊肚腸,名利場,恩愛鄉,再不回頭空自忙。
15~
無根樹,花正鮮,符火相煎汞與鉛,臨爐際,景現前,採取全憑渡法船,
匠手高強牢把舵,一任洪波海底翻,過三關,透泥丸,早把通身九竅穿。
16~
無根樹,花正濃,認取真鉛正祖宗,精氣神,一鼎烹,女轉成男老變童,
欲向西方擒白虎,先往東家伏了龍,類相同,好用功,外藥通時內藥通。
17~
無根樹,花正嬌,天應星兮地應潮,屠龍劍,縛虎條,運轉天罡斡斗梢,
煆煉一爐真日月,掃盡三千六百條,步雲霄,任逍遙,罪垢凡塵一筆消。
18~
無根樹,花正高,海浪滔天月弄潮,銀河路,透九霄,槎影橫空泊斗梢,
摸著織女支機石,踏遍牛郎駕鵲橋,遇仙曹,膽氣豪,盜得瑤池王母桃。
19~
無根樹,花正雙,龍虎登場戰一場,鉛投汞,陰配陽,法象玄珠無價償,
此是家園真種子,返老還童壽命長,上天堂,極樂方,免得輪迴見閻王。
20~
無根樹,花正奇,月裏栽培片晌時,拏雲手,步雲梯,採取先天第一枝,
飲酒帶花神氣爽,笑煞仙翁醉似泥,託心知,謹護持,惟恐爐中火候飛。
21~
無根樹,花正黃,產在中央戊己鄉,東家女,西家郎,配合夫妻入洞房,
黃婆勸飲醍醐酒,每日醺蒸醉一場,這仙方,返魂漿,起死回生是藥王。
22~
無根樹,花正明,月魄天心逼日魂,金烏髓,玉免精,二物擒來一處烹,
陽火陰符分子午,沐浴加臨卯酉門,守黃庭,養谷神,男子懷胎笑煞人。
23~
無根樹,花正紅,摘盡紅花一樹空,空即色,色即空,識透真空在色中,
了了真空色相滅,法相長存不落空,號圓通,稱大雄,九祖超昇上九重。
24~
無根樹,花正無,無影無形難畫圖,無名姓,卻聽呼,擒入中間造化爐,
運起周天三味火,煆煉真空返太無,謁仙都,受天符,纔是男兒大丈夫。
碧里子曰
古有援神契叅同契,皆洞物情道天機,
為後世方藝之祖,夫表有影冥有樞,
吾聞其語矣,未睹其道也,
於是乎冥影契作焉(冥契:默契、暗合)
澉水董穀實甫
天地混沌之說非也無初也
天如卵白亦非也無形也
天之蒼蒼亦非也無色也
能見大塊面目者壽
由太虛有天之名、由自然有道之名、
由受生有性之名、由良知有心之名,
境無美惡,物無妍媸(妍媸:音研吃,美好和醜陋)
皆生於心
性者心之本體,心者性之妙用,識則心之能事也。
猶之
燈焉性其火也心其光焰也
識其燭照也歟百體皆心也(歟:音於)
癢病疾痛觸處相關
然
則又有肉質如蓮苞
位于方寸者
何曰火無實體
必附於木性亦無實體
故附于蓮苞
蓮苞者譬燈草也
故燈草亦謂之燈心耳
法言之
言文也
文謂之
作河汾之言道也
道謂之述
述作之間可以觀德矣
眾生必死
然雖死而非死
蓋臭腐化神奇
若寒暑潮
汐之消息
無往不成
來非有空
閒可頓放也
故死亦生之事
非生之外別有死也
生之精爽曰魂
死之靈異曰魄
魄陽曰魂游
魂為變鬼神之義昭矣
四方上下無際也
於心之無際見之
大患在吾
有身去私
己之謂也
如明鏡物
來則照物
去則空如
洪鐘不扣寂然扣則
響應聖人之事畢矣
萬象皆太虛
舍萬象欲得
太虛猶之空中覓天也
無象前之虛
亦無象外之虛
天亦太虛之別名
萬象既天也
外天而求象
猶之外水以言冰
兒時嚴師老猶夢
畏習根不斷如此
况飲食男女乎
雞雛可以觀仁者未有知覺也
止是一心
自吾肝胆百骸宮室
服御以至天地萬物
皆此心也
舍此而求心
是見鬼也
若人識得心
大地無寸土
致良知學者之
活法主敬而非良知
或勞苦而不近人情
行恕而非良知
或慈和而易於兼愛
直躬而非良知則證
父嫂溺而非良知
則不援凡百皆然
天無實天
自山河大地見之道無異道
自飲食男女見之性無自性
自四端七情見之心無別心
自百骸萬事見之是謂體用一源
山河大地皆天也
而求天於天則無陰陽
五行皆道也
而求道於道則無四端
七情皆性也
而求性於性則無百骸
萬事皆心也
而求心於心則無四者
只是一句隨事而異
各而或二之亦非也
性無朕兆而有條理
喜怒哀懼七者
性之施情之實也
仁義禮智四者
施之妙情之德也
學者最要識天
識破天無復餘事
太極圖上一白圈
即天也復推數圈
明之識破皆筌蹄耳
能知生則無生
無生則無死生
晝之所為者
心之施
夢之實也
夜之所感者
心之思
夢之餘也
天地一人身督脉
經泥丸連夾脊而至尾閭河源
自雲漢下星宿海而入歸虛
理之成形則為氣
氣非真有也
此理之幻化而成也
心之成形則為事
事非真有也
此心之幻化而成也
佛氏云生死事大
仲尼云朝聞夕死
然則道之未聞
死不得也
不但死不得
雖生在世間
亦在鬼窟裏過日
蓋其死也久矣
何必死而謂之死
先須生得然後死
得其所以死
乃其所以生者也
故曰未知生焉知死
程子曰
死之道即生是也
更無別理
費隱只是一層晦
翁作兩層看了
故失程子之意
知是主意
行是工夫
博文為約禮工夫
克已為復禮工夫
道問學為尊德性工夫
此聖學之真傳也
今有巨木於此
將為梁棟
欲其圓潔光凈是主意
必用鉋子以加之是工夫
自第一鉋以至千鉋皆為求圓工夫
第一鉋乃圓之始
千鉋乃圓之終
固不能舍第一
鉋而遂成
千亦不待
千鉋足然後是工夫
亦不須旁觀坐議講
求鉋法下手便鉋
鉋求圓
圓隨鉋生
鉋至圓至
以至無鉋可施
而梁棟成矣
此知行合一之喻乎
呂祖百字碑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
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
陰陽生反復,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
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
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百字碑注》清悟元子
百字碑注序
純陽呂祖,乃道門中第一慈悲聖賢也,
自唐至今,千年有餘,
或隱或顯,隱顯不測,警愚化賢,詩詞歌賦流傳於世者,不可枚舉;
其專言修真次序、藥物火候無一不備者莫若《敲爻歌》、《百字碑》,
而其言簡理明,易足開人茅塞者,又莫若《百字碑》;
其字僅一百,其句僅二十,
丹法有為無為,了命了性,始終全談,謂之上天梯,真天梯也。
然為天梯,而世之修真者,不以為天梯者,
每多求奇好異,以其此文無奇無異而棄之;
殊不知金丹之道,真常之道,
不奇之中而有最奇者存,
不異之中而有大異者在,
時人未之深思耳;
如此文始言者,不過養氣降心住性耳,有何奇異乎?
其行持之效,能結丹,能服丹,能逍遙,能通造化,豈不最奇大異乎?
咦!
不奇而奇,不異而異,
學者能於祖師法言,極深研幾,循序漸進,未有不深造而自得者。
予讀是文,多有受益,
因歎有此天梯而人不識,大負祖師度世之苦心,
爰是於每句之下,注解數語,以闡其微,
願結知音,同上天梯,以報祖師之恩可也。
時 嘉慶三年歲次戊午三月三日素樸散人自序於自在窩中
養氣忘言守
性命之道,始終修養先天虛無真一之氣而已,
別無他物,
采藥采者是此,
煉藥煉者是此,
還丹還者是此,
脫丹脫者是此,
服丹服者是此,
結胎結者是此,
脫胎脫者是此,
以術延命,延者是此,
以道全形,全者是此,
始而有為,有為者是此,
終而無為,無為者是此,
長生長者是此,
無生無者是此,
古經云:知得一,萬事畢。
此語可了千經萬卷矣。
但此氣,非色非空,無形無象,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不可形容,
強而圖之○,這個而已;
強而名之,
儒曰太極,
道曰金丹,
釋曰圓覺;
本無可言,有何可守?
如其可言可守,則非先天虛無之氣,乃是後天呼吸之氣。
先天之氣,曆萬劫而不壞;
後天之氣,隨幻身而有無。
世間未得真傳之流,不知先天之氣為何物,
誤認後天有形之氣,或言在氣海,或言在丹田,或言在黃庭,
或言在任督二脈,或言在兩腎中間,或閉口調呼吸以勻氣,
或閉息定胎息以藏氣,或搬運後升前降於黃庭以聚氣,
或守或運,等等不一,皆欲妄想結丹。
試問將此有形之氣,
終久凝結於何處?
凝結作甚模樣?
其必凝結成氣塊乎?
每見世之
守上者,多得腦漏;
守下者,多得底漏;
守中者,多得膨脹;
守明堂者失明,
守頑心者得癲症,
欲求長生,反而促死,哀哉!
殊不知先天虛無之氣,包羅天地,生育萬物,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
僅可知,不可言,
僅可養,不可守,
無言無守,言守兩忘,不養而養,入於養氣之三昧矣。
夫大道活活潑潑,不落於有無邊界;
落於有則著相,
落於無則著空,
著相著空皆非天地造化流行之道,亦非聖賢真空妙有之道。
曰養炁,則必有所養者在,不著於空也;
曰忘言守,則必無方所、無定位,不著於相也。
不著空,不著相,則必有不空不相之養者在,不空不相之養,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動,養氣之道在是矣。
降心為不為
上言養氣無言無守,似乎一無所為矣,
夫人有生以後,先天之氣充足,陽極必陰,
於此而能保全先天之炁不失者,其惟上德之聖人乎?
其次中下之人,一交後天,
先天之氣潛藏,後天之氣用事,
陽漸消,陰漸長,歷劫根塵俱發,一身氣質俱動,
識神張狂,客邪作亂,
當此之時,四大一身皆屬陰,不知何物是陽精。
雖欲養炁,無處可養,而亦不得其養,
祖師黃鶴賦云:
上德者以道全其形,是其純乾之未破;
下德者以術延其命,乃配坎離而方成。
以道全形者,無為之事;
以術延命者,有為之事。
上德之人,先天之氣未失,純陽之體,守中抱一,即可全其本來之真形;
中下之人,先天之炁已傷,陽為陰陷,
必須竊陰陽,奪造化,先固命基,從有為而入無為,方能成真。
又古仙云:還丹最易,煉己最難。
又沁園春云:
七返還丹,在人先須煉己待時。
煉己之功,莫先於降心,
但降心須要識得心,心有人心道心之分,有真心假心之別。
道心者,本來不識不知,順帝之則之心,為真心;
人心者,後起有識有知七情六欲之心,為假心。
真心益人性命,假心傷人性命。
降心者,降其人心之假也。
然降人心,非是守心空心,亦非是強制定心,須要順其自然。
悟真云:順其所欲,漸次導之。
只此二語,便是降心妙訣。
故曰降心為不為。
曰為者,心必降也;
曰不為者,不強降也。
降而不降,不降而降,
有用用中無用,
無功功裡施功矣。
蓋人之頑心,積習成性,如火煉成頑鐵一塊,至堅至固,牢不可破。
若束之太急,是以心制心,心愈多而塊愈堅,反起心病,
陰符經云:火生於木,禍發必克者是也。
故降心必用漸修之功,方能濟事,
漸修之功,無傷於彼,有益於我,為而不為矣。
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先天真一之氣,為生天生地生人之祖氣,
無理不具,無時不在,
所謂性命之宗祖,存此者聖,昧此者凡,
但此氣落於後天,隱而不現,
即或一現,人為名利所牽,私欲所擾,當面錯過,旋有而旋失。
欲尋此氣,先要認得道心。
蓋先天之氣,藏於道心也。
道心為體,先天之氣為用,同出異名,道心即修道之宗祖。
夫
道心者,主人也;
人心者,奴僕也。
認得道心為宗祖,以主人而使奴僕,奴僕聽命於主人,
不降而自降,一動一靜,皆是道心運用,
即人心亦化為道心,內無妄念,外無妄事,
內外安靜,客氣難入,處於無事之境矣。
能至無事,空空洞洞,只有道心,別無他物,此外更尋誰耶?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既知宗祖,處於無事,則真者可以能常矣。
真者能常,一切外假不得而傷,
但真常之道,不是避世離俗,亦非靜坐止念,
須要腳踏實地,身體力行,
從大造爐中煆煉出來,方為真,方是常,
若知真而不知行真,雖能無事,如同木雕泥塑之物,
外雖無事,而內難免有事,
所謂禪機本靜,靜生妖也。
此乃閉門捉賊,假者不能去,而真者必受傷,何能真常乎?
故曰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曰真常應物者,以真應假也;
曰應物不迷者,借假修真也。
蓋真藏於假之中,假不在真之外,
無假不能成真,無真不能化假,
只在常應常靜,於殺機中盜生機,於波浪裡穩舵槁耳。
果能不迷,即是真常,
果能真常,雖終日應物,未曾應物,
處於無事之境,而不為萬物所移,何礙於應乎?
不迷性自住
應物不迷,則道心之真常存矣。
道心之真常存,則人心之假不生,
人心之假不生,則氣質之性不發,
氣質之性不發,則天賦之性明明朗朗,
如水晶塔子一般,無染無著,不動不搖,而自住矣。
總之,性住之效,全在應物不迷功夫,
迷則人心用事,真性昧而假性發,
不迷則道心用事,假性化而真性現,
住性之道,不迷盡之矣。
祖師黃鶴賦云:依世法而修出世之法,
旨哉言乎!
性住氣自回
性者,理也,
在天為理,賦之於人為性,故名其性曰天性;
氣者,命也,
在天為氣,受之於人為命,故名其命曰天命。
人生之初,理不離氣,氣不離理,命不離性,性不離命,
理氣一家,性命一事,因交後天,理氣不連,性命各別矣。
若能性住,不為客氣所移,而正氣自回,
無命者而仍有命,
性命仍是一事,理氣原不相背,
所謂盡性至命者是也。
大抵氣回之要,總在性住,
果能性住,則氣自然而回,無容強作也。
氣回丹自結
丹者,圓明之物,系陰陽二氣交合而成。
當性住之時,萬慮俱息,
是謂真靜真虛,靜極則動,虛極生白,
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片刻之間,凝而成丹,
所謂一時辰內管丹成也。
大抵還丹之要,在乎氣回,
氣回之要,在乎性住,
性住之要,在乎不迷,
不迷之要,在乎降心;
降心之要,在乎知宗祖;
知得宗祖,降心應物,不為物迷,
性自住,
氣自回,
丹自結,
三"自"字在應物不迷處來。
應物不迷,即是煉己之功,
所謂煉己純熟,還丹自結也。
了道歌云:
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且修心。
性定自然丹信至,心靜然後藥苗生。
特以還丹最易,煉己最難。
若煉己不煉到無己時,則性不定,心不靜,丹何能還乎?
然煉己若不知宗祖,其功莫施,
三豐翁云:
築基時須用槖籥,煉己時還要真鉛。
真鉛即宗祖。
若不遇真師訣破真鉛一味大藥,誰敢下手?
壺中配坎離
氣回丹結,真種到手,
僅還得娘生本來面目,謂之還丹,又謂之小還丹。
此丹猶未經真水火煆煉,尚是生丹,
未成熟丹,不堪吞服濟命,
必須將此丹煆成一個至陽之物,方能延得年,益得壽。
坎外陰而內陽,其中之陽為真,為中正之陽,
非幻身腎中之濁精,乃先天真一之神水;
離外陽而內陰,其中之陰為真,為中正之陰,
非幻身心中之血液,乃先天虛靈之真火。
此水此火,乃虛空天然之水火,
非一切有形有象之水火。
用此水火,烹煎靈藥,十二時中,不使間斷,
勿忘勿助,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入藥鏡云:水怕乾,火怕寒者是也。
曰壺中配者,天然水火,不假外求,神明默運,
藥物老嫩,火候進退,隨時加減,
消息於宥密之中,不使有一毫滲漏也。
陰陽生返覆,普化一聲雷。
水火烹煉之功,即朝屯暮蒙之功。
朝屯者,進陽火也;
暮蒙者,運陰符也。
時陽則進陽,
時陰則運陰,
陰而陽,陽而陰,
陰陽搏聚,自生反覆。
返覆者,恍惚裡相逄,杳冥中有變,
返之覆之,陰陽混化,先天靈苗,由嫩而堅,
自生而熟,自漸而頓,
忽的造化爐中迸出一粒至陽之丹,如空中乍雷一聲,驚醒夢裡人矣。
白云朝頂上,甘露灑須彌。
當陽丹出鼎,吞而服之,
點一己之陰汞,如貓捕鼠。
白云朝頂上者,沖和清氣上升,五氣朝元也;
甘露灑須彌者,華池神水下降,萬病回春也。
須彌山在天地之正中,即人中有一寶之象。
中之一寶,即是聖胎,又名黃芽,
祖師示張珍奴詞云:地雷震動山頭雨,要洗濯,
黃芽出土,正是此義。
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當聖胎凝結,神水流通,澆灌丹田,
自然無質生質,無形生形,而一切勉強之功無所用矣。
故曰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也。
曰自飲、曰誰得知者,
蓋以長生逍遙之事,乃竊陰陽,奪造化,
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之事,
雖天地神明,不可得而測度,而況人能知之乎?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
莊子云:攝精神而長生,忘精神而無生。
長生者,有為了命之道;
無生者,無為了性之道。
了性之道,即九年面壁之功,
面壁之功,即十月溫養之功。
九年之說,非實有九年之期,
九為純陽之數,即金液九還,陰盡陽純之義。
所謂一毫陰氣不盡不仙也。
十月之說,聖胎成就,脫化之期,
如婦懷孕,十月嬰兒出胞,亦法象也。
十月溫養之功,防危慮險,萬有皆空,
不使有一毫客氣入於胎元之中,
如壁列萬仞,一無所見也。
十月溫養,九年面壁,二者是一義,非是兩件,
皆古人取其義而象之耳,
惟其溫養面壁,故曰坐聽無弦曲。
坐非身坐,乃心清意靜,不動不搖之坐。
有弦曲則有聲有音,
無弦曲則無聲無音矣。
無聲無音,一空而已,既云無聲無音,聽個甚的?
曰聽,則是空而又不空,不空而又空,非頑空,乃真空也。
曰坐聽者,離卻見之一邊,絕不著於色矣。
曰聽無弦曲,聽而不聽,已是離卻聽之一邊,又不著於聲矣。
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聲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
如來者,如有所來,而實無來,
此真空本來面目,即超脫聖胎之大法門,成全法身之真口訣。
要之,無為之功,總在坐之一字,
坐則止於其所,
內觀其心,心無其心,
外觀其形,形無其形,
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三者既悟,惟見於空,
空無所空,無無亦無,
無無既無,名為照了,
打破虛空,獨露全身,
不生不滅,方為了當。
有生者,所以脫幻身而固命基,還丹之道,從無而造於有也;
無生者,所以脫法身而了性宗,大丹之道,從有而化於無也。
有生無生,即造化之機。
知此道者,
始而從無造有以長生,
終而從有歸無以無生,
有無不立,性命雙修,
明通天地造化之機,而與天地為一矣。
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養氣忘言守一句,統言修道之全體大用也。
降心為不為一句,言煉己築基也。
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二句,言煉己築基,須要識得心也。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二句,言煉己之實功也。
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氣回丹自結三句,言煉己功勤,還丹自結也。
壺中配坎離一句,言丹還後,內爐之功也。
陰陽生返覆一句,言陰陽變化,由嫩而堅也。
普化一聲雷一句,言脫丹法象也。
白云朝頂上,甘露灑須彌二句,言服丹後之法象也。
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二句,言服丹結胎之法象也。
坐聽無弦曲一句,言十月溫養之功也。
明通造化機一句,是總結了性了命大義也。
以前十八句,還丹大丹,始終次序,火候工程,悉皆吐露,
至簡至易,約而不繁,依法行持,自卑登高,由近達遠,
端的為修道者上天梯也。
曰二十句者,並結尾二句言之耳。
老君曰: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
大道無情,運行日月!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吾~
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
有清有濁,有動有靜!
天清地濁,天動地靜!
男清女濁,男動女靜!
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
人神好清,而心擾之!
人心好靜,而慾牽之!
常能~
遣其慾,而心自靜!
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
所以~不能者!
為心未澄,慾未遣也。
能遣之者!
內觀其心,心無其心!
外觀其形,形無其形!
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三者既無,唯見於空!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
所空既無,無無亦無!
無無既無,湛然常寂!
寂無所寂,慾豈能生!
慾既不生,即是真靜!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
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
既入真道,名為得道!
雖名得道,實無所得!
為化眾生,名為得道!
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
上士無爭,下士好爭!
上德不德,下德執德!
執著之者,不明道德!
眾生所以~
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
既驚其神,即著萬物!
既著萬物,即生貪求!
既生貪求,即是煩惱!
煩惱妄想,憂苦身心!
便遭濁辱,流浪生死!
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得悟道者,常清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