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卜手章真言作品
序
修真大道,竊陰陽,奪造化,了性命,脫生死,
為超凡入聖,成仙作祖之大事,
非塵世一切草霜水泡,忽有忽無,虛而不實之小事可比。
奈何天下道人管窺蠡測,以大事為小事,以小事為大事,重其假而輕其真。
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
所以古人謂學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
吾曰:今人學道者如牛毛,聞道者如麟角。
何言之?
古人聞道者多,而成道者少;
今人學道者多,而聞道者少。
今人學道之數,倍於古人學道之數;
今人聞道之數,少於古人成道之數。
以致今人學道者如牛毛,而聞道者如麟角矣。
原其故,皆因學人一身偏病,滿腔邪氣,所以感不動師友。
以故空過歲月,枉勞跋涉耳。
因將所得於師者,
盡發洩於闡真、會要、直指、會心、原旨、指南、悟道、破疑等書之內,
以結知音,吾願足矣。
然猶恐學者捨近求遠,不知先盡自己之事,
而即妄想他人之事,因著通關文一書,為學者助一炬之明。
先學個無病好人,自卑登高,由近達遠,
庶乎明師得遇,良友得逢,大道可聞。
書內節目雖小,關事甚大,言辭雖鄙,益人甚多。
雖曰通關,而性命修持之功,亦由此進步,
見者甚勿以小節鄙言而棄之。
若真上智高明之士,原自大路開通,一遇明師,不難得真,通關之功,無所用之也。
嘉慶十七年歲次壬申冬至日
素樸散人自序
色欲關
呂祖云:
二八佳人體似酥,腰中仗劍斬愚夫。
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骨髓枯。
邱祖云:
從正修持須謹慎,掃除色欲自歸真。
又云:
割斷絲蘿乾金海,打開玉鎖出樊籠。
此皆祖師大慈大悲,教人去色欲而趨生路也。
夫色欲一事,為人生要命第一大關口,最惡最毒。
何以知其為要命關口?
凡人一見美色,魂飛魄散,淫心即動。
淫心一動,欲火即起,氣散神移。
形雖未交,而元精暗中已洩,性已昧,命已搖。
而況在色場中,日夜貪歡,以苦為樂,以害為快。
有日油涸燈滅,髓竭人亡,雖欲不死,豈能之乎?
故修道者,戒色欲為第一著。
但色欲最不易除,亦所難防。
人自無始劫以來,從色道中而生,從色道中而死,
生生死死,大半是色魔作殃。
色魔有動之於天者,有出之於人者。
動之於天者,是歷劫根塵,發於不知不覺之中,起於無思無慮之時;
出之於人者,見色而情生,遇境而神馳。
古今多少英雄豪傑,諸般大險大難境遇,能以過去得,
獨於色魔一關,皆被擋住。
四大無力,不能掙紮跳出。
若非金剛鐵漢,丈夫烈士,擺不開,丟不下。
修道者,須知的色魔是討命閻王,務必狠力剿除。
即美如西施,姣若楊妃,猶如臭肉皮囊。
視之不動不搖,不迷不昧,遇如不遇,見如不見,
時時防備,刻刻返照,不使有毫髮欲念,潛生於方寸之中。
亦如農夫務田鋤草,漸生漸鋤。
宿根鋤盡,不容異日復生。
果若鋤盡色根,自然靈苗發生。
何以知其鋤盡?
果若真實色根鋤盡,雖遇美色,不知其為美,雖見女子,不知其是女子。
若見美色女子,猶知是美色女子,
縱能當場強制,不動欲念,尚有宿根未拔乾淨,日久難免潛生。
世間頑空守靜之輩,人前誇口,自謂已絕欲念,每每夢中洩精,無法可制。
自己吃了昧心食,欺己欺人。
殊不知我不生欲,卻有生欲者在內,窩藏欲念,豈是容易而絕?
特以有根塵未盡也。
然雖不易盡,必要狠力勇猛,下一番死功夫。
不能除而勉強除,不能去而勉強去,功深日久,終有除去之時。
若色根拔盡,則色身堅固,而法身易修。
其餘關口,皆易為力。
若色根不能拔盡,這一關口過不去,則一切關口,俱不能過去也。
吾勸真心學道者,速將色欲關口打通,
畏色如畏虎,防欲如防蠍,外而對景忘情,內而欲念不生。
防危慮險,保養精神,學道有望。
不但出家者當如是,即在家者,雖緒人倫、延後代,亦宜寡色欲。
能寡色欲,精壯氣足,後天充實,足以卻病延年,且能廣種子嗣。
昔黃帝文王多子,皆是寡欲之效。
不論在家出家,俱當以戒色欲為首著。
否則色欲之心未去盡,妄想明道,難矣。
恩愛關
悟真云:
人生雖有百年期,夭壽窮通莫預知。
昨日街頭猶走馬,今朝棺內已眠屍。
妻財拋下非君有,罪孽將行難自欺。
大藥不求爭得遇,遇之不煉是愚癡。
又云:
為道須要猛烈,無情心剛似鐵。
直饒男女妻妾,更與他人何別。
此皆教人看淡世事恩愛,急修性命也。
人生在世,萬般皆假,惟有性命是真。
舉世之人認假為真,將性命二字置於度外,恩愛牽絆,為衣為食。
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
晝夜奔忙,千謀百計,損人利己,貪圖無厭。
水火刀兵之處也去,虎狼煙瘴之處也去,
生死不顧,存亡不管,碌碌一生,無有休歇,
為子孫作長久計,及至精神耗散,氣血衰敗,大病臨身,臥床不起。
雖有
孝子賢孫,替不得患難,
姣妻愛妾,代不的苦楚。
生平恩愛,到此一無所恃。
三寸氣斷,一靈不返。
彼是誰而我是誰,言念及此,生平恩愛,有何實濟?
既無實濟,則知恩愛為人生之大苦,須要早早看破。
欲要看破,須先將此恩愛利害,暗中嘗探一番。
嘗探來,嘗探去,嘗探出甜中有苦,恩中有害,
是實實
知的恩愛是假事,
曉的恩愛是多事,
自然不在泥灘上著腳,火坑中安身。
別有個主見在內,而不為恩愛所牽扯矣。
果能嘗探出恩愛中苦味,
欲出世,則大解大脫,得以修持性命,而無拘無束。
即住世,亦明明朗朗,物來順應,可無傷無損。
蓋
悟的恩愛是苦,即能逢場作戲,自由自專,不受恩愛之害矣。
然父子兄弟夫婦既聚會在一本戲中,
為父者亦必做出為父的道理,
為子者亦必做出為子的道理,
為兄者亦必做出為兄的道理,
為弟者亦必做出為弟的道理,
為夫者亦必做出為夫的道理,
為婦者亦必做出為婦的道理。
當知各盡道理,自己本分中應當如是,
但不過心中明白是逢場作戲,
大家合夥,將這一本戲順順序序作個完結,彼此便了事也。
如是應去,既不傷天倫,又不昧本性,
便是在家出家,在塵出塵,有多少便宜快活處。
昔龐居士、傅大士、葛仙翁、許真君、張天師、三茅真君,
皆是在家出家,而能大成其道者。
此住家者當如是。
若是出家者,除事親養生送死而外,
其餘恩愛,必須一刀兩段,脫卸繩索,絕不可有一毫沾染牽掛。
稍有一毫沾染牽掛,便壞大事。
不但不能修道,而且不能明道。
特以心中有恩愛二字攪擾。
既有恩愛攪擾,便是看不開恩愛。
看不開恩愛,便被恩愛關口擋住,如何奔得前程?
吾勸真心學道者,速將恩愛關口打通,無牽無扯,脫脫灑灑,一心學道,自有進益。
否則,恩愛舍不的,常掛心胸,妄想明道,難矣。
榮貴關
道德經曰:
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至聖曰: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悟真曰:
不求大道出迷途,縱負賢才豈丈夫。
百歲光陰石火爍,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貪利祿求榮顯,不顧形容暗瘁枯。
試問堆金如岱岳,無常買的不來無?
邱祖曰:
心安不說三公位,性定強如十裡城。
此皆教人以道義為重,而不可貪戀榮貴也。
夫榮貴,有天爵之榮貴,有人爵之榮貴。
天爵者,道德仁義是也;
人爵者,功名祿位是也。
求人爵者,
讀書攻苦,十年寒窗,日夜用功,廢寢忘食,
不知費盡多少心思,耗了多少精神,方得功名到手。
雖得功名,而大小又不可必。
或有發秀而不能發科者,
或有發科而不能會進者,
或有會進而不能登仕者,
或有登仕而得失存亡又不可保者。
如此艱難,耗散精神,消化氣血,以真換假,圖此虛名,榮在何處,貴在何處?
更有功名未得而傷癆早發,痰喘氣促,行動艱難,性命莫保,豈不可傷可歎!
其所謂榮貴者,不過所坐者轎,所乘者馬,所衣者紗羅綢緞,所食者羔羊海味。
徒以妝身體,充口腹,耀人耳目。
究之身心大傷,受福無幾,大限即到,
臨時榮貴莫恃,與無榮貴者同一泯滅,何貴乎榮貴?
修天爵者,
飽仁義而味道德,
斂浮華而就樸實,
蓄精神而養正氣,
尊德性而道學問。
不肯以真換假,不肯以苦為樂,
自尊自貴,自足自滿,寵辱不到,咎譽難加,
造化不能拘,陰陽不能移,吉凶不能近,
完成本來乾元面目,天地喜悅,鬼神尊服,方且披天衣,食天祿,享天壽,
其榮貴永久長存,較之塵世霜露之榮貴,何啻云泥之異。
吾勸真心學道者,速將塵世虛假榮貴關口打通,好作出世真正榮貴事業。
打通塵世榮貴關口,不是教避榮貴,
是要於榮貴境遇處,做出不貪榮貴的實落功夫。
或處榮貴而恃榮貴,
或居榮貴而貪榮貴,
或出榮貴而不忘榮貴,
或見榮貴而知是榮貴,
或遇榮貴而諂媚榮貴,
皆是不曾打通關口。
若實實悟的
榮貴能亂人之性,
榮貴能迷人之心,
榮貴能驕人之氣,
榮貴能敗人之德,
榮貴能縱人之惡,
榮貴能傷人之身,
榮貴能送人之命,
榮貴是大苦,榮貴是火坑,榮貴是泥塗,方是打通關口。
可以出入乎榮貴之中,而不為榮貴所傷矣。
昔人亦有在榮貴場中成道者,
如鮑倩、淮南子、東方朔、許旌陽、梅真人、葛仙翁、抱樸子、羅狀元,
俱是大隱居朝,成就大事。
蓋緣早已看的開,識的透,故在大火裡栽蓮,泥水中拋船,
借世法而修道法,顯晦逆順,人莫能測,非貪榮貴也。
不但出世者要看破榮貴,即入世者能看破榮貴,自然別有個主見。
得志則忠君愛民,盡心竭力,做出一番經綸大事。
絕不與虛位素食者相同。
不得志則獨善其身,修道立德,品行高超。
亦不與庸愚混世者相等。
昔
伊尹相湯,非圖榮貴,蓋欲以斯道覺斯民也。
孔子周遊列國,孟子游食諸侯,豈是求榮貴?
蓋欲行其道以救世也。
至於周程張朱,皆是不貪榮貴,可仕則仕,可止則止。
自古大聖大賢,皆是以道為重,不在榮貴上著意也。
世間糊塗學人看不破榮貴,
或居榮貴又舍不的榮貴,或自不榮貴而羡慕榮貴,
或結交勢力之家而謀利,或來往公候之門以為榮。
既貪榮貴,又想修道。
迷迷昏昏,邪思亂想,捉東撈西。
無怪乎碌碌一世,到老無成。
吾勸真心學道者,速將世路榮貴關口打通,
處榮貴者忘其榮貴,無榮貴者莫羨榮貴。
以明道為貴,以成道為榮,庶乎志念歸真,前程有望。
否則以假榮貴為真榮貴,榮貴一念結於胸懷,茅塞靈竅,妄想明道,難矣。